《叩!叩!死神》評論出爐
"默劇身體運作的意向性,總是能夠將身體知覺和外在存有的交會,創造出一種協調的韻律,沒有絕對的抽象,也不是完全的具象,就是恰如其分剛剛好,更因為無聲反而顯得動人。( 謝鴻文)"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謝謝鴻文老師的文字與觀點,這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。當初構思創作時,我詢問許多家長,劇名中的<死神>二字的確讓人卻步。但我想,如果出於恐懼與票房顧慮,連劇名都讓步了,那還有甚麼姿態去跟親子談"死亡"。
雖然因為默劇出走幾年下來接觸了很多親子觀眾,但親子劇又另當別論。一路戰戰兢兢,研讀大量繪本童書與死亡專書,然後一有機會就不斷跟小朋友交流劇中的片段與他們對死亡的想法,加上,這幾年父母相繼逝世帶給我的衝擊與對生命的反思,慢慢地,這齣戲才有了我心中該有的樣子。
其實,我才是劇中的那個男孩,在空無之中垂釣著,釣起的是層疊記憶與對父母濃厚的思念,當然,還有茫然中依稀可見的自己的人生。
Photo / Fredrick Liu
【當週評論】
謝鴻文評野孩子肢體劇場《叩!叩!死神》
舞台上一座不規則四方形的物體,立體但六面均鏤空,鏤空的設計概念是巧妙的,畢竟這樣可以沒有局限和阻礙的應用這個道具,賦予它多義性:它既是陰陽兩界的入口,也是家的象徵,亦表現少年的心境。